推動5G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源起基金乘勢而上
11月1日,世界先進制造業大會在山東省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通過視頻方式致辭。

肖亞慶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要把制造業搞上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制造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2012年到2020年,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長到26.6萬億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創新能力大幅提高,產業結構加快優化升級,企業發展活力、競爭力顯著增強。今年以來,工業經濟克服各方面困難,總體保持恢復態勢。我國制造業的發展,為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世界制造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肖亞慶強調,我國已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制造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著眼于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深入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加大制造業投資力度,著力解決工業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問題,統籌推進消費升級,全力穩定和提振制造業。
要著眼于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加強產業創新能力建設,扎實推進補短板鍛長板,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促進全產業鏈優化升級。要著眼于促進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加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力度,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大力推動節能技術和產品應用,發展壯大新興產業,著力培育優質企業,持續提升產業整體素質。
要著眼于發揮數字經濟新引擎作用,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5G、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與各方一道,加強政策、規則、技術、標準、人才等國際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全球制造業持續復蘇和繁榮發展。

場景應用不斷豐富,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近年來,“5G+工業互聯網”的融合探索持續加速。“5G+工業互聯網”在電子設備制造、裝備制造、鋼鐵、采礦、電力等行業領先發展,已形成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產制造、現場輔助裝配、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廠區智能物流、無人智能巡檢、生產現場監測等場景。
這些場景的拓展,究竟給工業企業帶來哪些變化?
降本。遠程設備操控、無人智能巡檢等場景助力企業實現無人化、少人化生產。礦山領域利用5G實現無人礦卡駕駛和井下采掘,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平均每年節減相關企業成本約3000萬元。
提質。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檢測等場景提高產品質量,保障良品率。鋼鐵領域部署5G+8K表面檢測系統,改變現有抽檢模式并實現了產品全量檢測,提高鋼材缺陷檢出率達90%以上,缺陷識別率達85%以上。
增效。設備協同作業、廠區智能物流、設備故障診斷等場景支撐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港口領域通過5G+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分析集裝箱理貨、物流最優路徑,平均可提升配載效率15—20倍。
產業集聚加速形成,各種創新實踐不斷涌現。在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均出臺支持“5G+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在紡織、金屬制品等近20個領域開展探索。在粵港澳大灣區,鋼鐵冶煉、電子設備制造等領域創建了8個“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在京津冀地區,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特色產業為主,形成了一批典型應用方案。在西部地區,企業集中在煤炭開采和洗選領域進行創新,已成為示范性較強的應用實踐。
融合應用初顯成效,產業支撐有待提升

目前,各類融合應用已初顯成效,但深入推進問題猶存。
“5G主要是面向行業場景的技術,70%—80%將應用在車聯網、工業互聯網領域。”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我國是全球首批5G商用的國家之一,在技術、產業、應用上,特別是面向工業乃至實體經濟的融合應用上,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鑒、無路徑可依,持續推進過程中,難免面臨新挑戰。
一方面,技術開發能力不足,產業支撐有待提升。
“現階段面向消費場景應用的5G公網,下行傳輸帶寬約為上行帶寬的3倍。但是在工業場景下,存在大量基于機器視覺的5G應用,往往上行傳輸數據需求顯著高于下行傳輸數據需求。”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目前,盡管少數企業已有突破,開發了相應技術解決方案,但尚未實現產業化。”
另一方面,芯片模組產業分散、價格較高制約推廣。
從市場上看,“工業領域需求多樣化、差異化,5G工業終端、芯片、模組、網關在性能、協議支持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5G芯片模組等存在產業分散化、市場碎片化等特點,短期難以通過市場規模攤薄成本,導致價格高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5G工業應用的規模推廣。
從工業企業自身來看,盡管“5G+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應用在一些領域先行先試,但整體推進還存在問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胡堅波提出,企業對“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使用價值及建設路徑缺乏系統認識。此外,企業建設“5G+工業互聯網”的資金、人才及技術要求門檻高,數字化基礎仍有待夯實。
“這些發展中的問題需要以發展來解決。”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看來,這是產業界共同面臨的挑戰,需要多管齊下、聯手解決。
復制推廣成熟模式,推動產業協同創新

如何做好5G和工業互聯網這道加法題,加速釋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乘數效應?
——以成熟模式的復制推廣為抓手,推動應用加速從試點轉向普及。
《方案》提出,要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內網建設改造標桿、樣板工程。以采礦業為例,今年5月,工信部發布采礦行業“5G+工業互聯網”典型案例集,為進一步推進“5G+工業互聯網”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發展提供了范例。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典型案例集發布后兩個月內,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多個省份新上采礦類“5G+工業互聯網”項目28個,簽約金額約3.5億元,并形成涵蓋十大典型應用場景的近100余款“5G+工業互聯網”產品,為采礦企業提供“菜單式”“一站式”服務。
據介紹,下一步工信部將發布第二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和重點行業實踐,指導產業界加快規模化發展進程,為更多企業應用創新提供借鑒參考。指導各地結合特色優勢產業,組織召開一系列現場會,打造行業示范標桿,推動應用從試點向普及轉變。
——以創新模式的深化拓展為關鍵,推動產業生態發展壯大。
一方面,開展工業5G專網試點,增強行業網絡供給能力。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推動5G全連接工廠建設,推進信息技術網絡與生產控制網絡融合部署,打造3到5個5G全連接工廠示范標桿,形成5G與工業深度融合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加快定制化、經濟型工業5G芯片、模組、終端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進程。“通過增強企業主體能動性,推動產業各方協同創新,發布融合應用先導區發展建設指南,在全國范圍內打造若干個示范先導區。”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會同相關部門、產業各方加快推動“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助力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
對于工業互聯網而言,5G的賦能顯得十分重要。5G能較好地解決制造業導入工業互聯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幫助工業互聯網在制造環節更好地落地。通過5G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好的商業模式、豐富的場景、跨學科人才這幾方面的發力,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源起基金長期關注硬科技領域,跟蹤研究行業發展,挖掘5G行業及細分賽道的優秀領先企業,豐富客戶資源配置方式。下一步,源起基金乘勢而上,因勢而動,繼續精選投資賽道,尋求真正具有創新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投資成長性行業中有科技和模式創新的、確立市場地位的“領頭羊”,深入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助力國家數字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