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基金重點關注賽道——康復醫療行業(二)
康復醫學是研究殘疾人及患者康復的醫學應用學科,以改善軀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質量、幫助患者回歸社會為目的,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保健醫學一同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四大醫學”。
康復醫學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分別為康復預防、康復功能評定、康復治療,康復治療具有顯著的醫學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康復醫學覆蓋病種領域廣泛,治療手段多樣。
康復醫療機構
康復醫學具有極高醫學、經濟和社會價值,能降低死亡率、致殘率,減少并發癥,縮短疾病療程和康復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幫助患者恢復功能障礙,提高生命質量。底層需求邏輯明確,市場空間巨大。隨著社會支付能力提升、康復意識增強,康復醫療的必選屬性會逐步凸顯。
康復醫療需求旺盛,行業缺口較大。目前康復科建設主要由國家政策推動,未來伴隨技術進步、人才培養以及早期介入和臨床康復一體化等先進理念的推廣,將逐步提高我國康復醫療水平,提升康復醫學科地位,實現學科發展和成熟。且康復醫院具備良好規模化、連鎖化基礎,整體盈利模式較好,凈利率也有望達到15%以上。民營資本正在加速布局,有望推動行業快速成長。
1.康復醫院和康復科數量增加,服務量增長
康復科開設數量增加,但仍有較大供給缺口。2019年中國設有康復醫學科的三級綜合醫院比例為52.92%,二級為20.5%。公立康復專科醫療的缺席,使得民營專科醫院快速進入,表現出強的復制擴張能力。
政策支持下,開啟民營康復醫院建設潮,新設民營康復醫院數量快速增長。康復醫院整體床位利用率不高,呈虧損狀態,但頭部醫院已經實現收入利潤高增長。畢馬威2021年評選的31家領袖康復醫院,其床位數主要分主要分布在江浙滬,這三個省份的重癥康復床位數、占康復總床位數的百分比也高于其他地區。
圖 | 社會資本踴躍進入,民營康復醫院數量快速增長
康復科周轉率高。2012-2020年我國康復門急診診療人數呈現緩慢上升,到2020年達4837.2萬人次。康復科出院患者占比逐年上升,占比從2013 年的0.64%提升到2020年的1.74%。
圖 | 我國康復科門診人數及增速及我國康復科出院人數占全部出院人數比
2.床位使用率是康復醫院收入關鍵,精細化管理能力決定利潤率水平
高依賴病房(High Dependency Unit,HDU)滿足了急性期患者剛需,能夠顯著提升康復醫院床位使用率。康復病房患者來自公立醫院加速周轉床日縮短溢出的患者,HDU患者來自上游醫院術后或ICU溢出的患者。康復醫院的技術方案是決定能否承接到溢出患者的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有無充足重癥醫學科人才儲備。康復醫院定位類似于“二級半”醫院,技術能力和硬件配置高于二級醫院或基層醫院,由此承接住三級醫院向下轉診的患者。
HDU縮短患者在ICU住院時間,節約醫療花費,降低患者因長期臥床引發的心肺功能減退、肌肉萎縮等并發癥,提高重癥患者康復預后。HDU顯著提升康復醫院品牌,增強獲客能力和床位使用率,助力康復醫院完成“ICU+HDU+普通病房”的一體化運行模式。
康復醫院單院模型相對簡單,是輕資產、人力密集型,初始投入不高。一個300-400床位的康復醫院,經營場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購置高壓氧艙、B超彩超、呼吸機、監護儀、電動手術床等醫療器械約1000萬元,租金投入約500萬/年,成熟期醫護團隊約250人,人力成本約4000萬/年,約占收入20-25%。
單院精細化管理能力決定利潤率水平。由于服務項目性質,康復醫院單床日產出有限,利潤來自企業精細化管理。如杭州明州康復醫院,2020年該院毛利率35.50%,主要成本來自藥耗(占比31.50%)和人工(占比20.21%),凈利率達18.39%。
3.康復專科復制擴張能力強,備受資本青睞
康復醫學科門急診診療人次保持穩定增長,由2011年的2469萬人次升至2019年的5268萬人次,CAGR達10%。
圖 | 康復科門急診診療人次(萬)
康復醫院資產投入小,醫師依賴度低,行業壁壘低,易形成復制連鎖模式。單院資產水平適中。2018年,康復醫院單院總資產為3822萬元,與眼科、口腔醫院水平接近,大幅低于綜合醫院平均水平1.41億元和專科醫院平均水平0.66億元。與腫瘤、胸科、兒童等專科醫院比,康復專科醫院進入壁壘較低,復制擴張能力強。
康復醫院量價齊升,高客單價高增長,盈利能力強。從診療人次看,2019年我國康復專科醫院門診診療人次達1150萬,2011-2019年CAGR達7.82%,入院人次達90萬,CAGR為16.79%。從客單價看,2011年客單價為385元/人次,2019年達1180元/人次,復合增長率達13.25%。康復醫院量價齊升,盈利能力優秀。
4.三級康復醫療體系
三級康復醫療分級服務體系是發達國際和地區的共有模式。參照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康復醫療分為3個層面:一是急救期,在綜合醫院進行;二是穩定期,以康復醫院或者是二級綜合醫院康復科為主;三是恢復期,是將康復引入社區。康復分級診療能合理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減輕三級醫院康復負荷,提高社會衛生醫療服務利用率,促進建立“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有序醫療服務模式。
圖 | 中英德美四國康復醫療體系
我國康復醫學起步較晚,2011年衛生部發布《關于開展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建立三級康復醫療分級診療體系,并在北京、黑龍江、上海、江蘇、福建等14個省(直轄市)開展試點工作。要求每個試點省(直轄市)至少選擇2個城市探索建立康復醫療體系,并在2年內完成試點工作。
我國康復醫療體系由三級醫院康復科、二級醫院康復科(康復專科醫院)、社區康復中心(門診)或居家康復組成,根據疾病分期分別以急性期早期康復、穩定期綜合康復、恢復期基本康復為主。三級醫院康復科主要承擔急性期康復治療,二級醫院康復科(康復專科醫院)則承擔恢復期康復治療,社區康復醫療中心(門診)或居家康復主要承擔維持期康復治療。各級康復機構之間建立雙向轉診機制,三級醫院康復科完成患者急性期康復后,向下轉診,由二級醫院康復科(康復專科醫院)、社區康復中心(門診)等機構完成恢復期、維持期康復治療。如果恢復期或維持期康復出現惡化現象,可以及時向上轉診至三級醫院康復科,進行救治。通過構建三級康復醫療體系,可以為患者提供全周期、分階段的康復服務,確保患者獲得較好康復療效。
圖 | 各級康復服務機構的主要區別
三級康復醫療體系對康復醫療服務發展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但在缺少行政干預情況下,只有極少部分患者能夠通過院內轉診渠道進入康復醫學科進行后續治療,基層康復服務機構建設動力不足,三級康復醫療體系缺乏有效鏈接,并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圖 | 康復醫療三級服務體系現存痛點
康復醫療器械
1.康復器械定義
康復器械是能夠單獨或組合使用從而改善功能障礙者功能狀況而適配的或專門設計的器具、設備、儀器、技術和軟件。康復器械產品種類繁多,按照應用領域不同,可分為康復醫療器械、康復教育設備和康復輔具等。康復醫療器械指在康復醫療中用于康復評定、訓練與治療,有效改善或恢復患者功能的醫療設備,是康復器械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各級康復醫療機構開展診療活動的必備條件。
圖 | 康復器械分類
(1)康復評定設備是通過一系列評測方法對患者各項功能進行評估的設備。通過康復評定,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定功能障礙性質、部位和嚴重程度,并預估其發展趨勢、預后和轉歸,確定康復目標,指定切實可行的康復治療方案。常見康復評定設備包括:認知障礙評估系統、平衡攻關評估系統、言語障礙評估系統、神經功能評測系統、心理康復驗測系統、關節活動評測系統等。
(2)康復訓練設備即為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運動和感覺功能障礙,通過運用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和言語治療等康復治療技術進行肢體和感知訓練,從而協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復殘存功能的設備。常見康復訓練設備包括:多關節主被動訓練儀等康復訓練系列設備、上肢協調功能練習器等作業訓練系列設備、肌肉電刺激儀等吞咽言語訓練系列設備。
(3)康復理療設備是指應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方法作用于人體,例如光、電、聲、磁、熱、冷等,以達到保健、預防、治療疾病和功能恢復的設備,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常見康復理療設備包括:疼痛治療儀、磁場理療儀、磁振熱療儀、脈沖刺激儀、聲波治療儀、水療機、熏蒸治療機、頸椎牽引床等。
2.康復醫療器械種類不斷豐富,覆蓋病種范圍持續擴大
康復器械目標群體多樣,醫用場景和家用場景廣泛。按照國際標準IS09999,康復器械產品可分為130個次類和781個支類,種類繁多,康復器械生產呈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特點,終端使用場景多。從治療領域看,康復技術從傳統的“三癱一截”(小兒腦癱、中風偏癱、脊髓截癱及截肢)擴充至疼痛康復、神經康復、骨科康復、中醫康復、產后康復、老年康復、慢性病康復、兒童康復、腦卒中康復、脊髓損傷康復、運動損傷康復等領域。
圖 | 康復器械目標群體和應用場景
圖 | 康復醫療目標人群及需求
3.市場空間充滿潛力,國產替代進程有望加速
2012年至2019年,國家有關部門已出臺多項政策,要求康復醫療機構按照各自標準配備標準化康復醫療器械。在康復醫療器械投資方面,三級綜合醫院建設康復科需要2000萬元,二級綜合醫院大約需要500-1000萬元,一級綜合醫院、未評級綜合醫院投入分別為500萬元、300萬元。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截至2019年,全國共設立三級綜合醫院2749家,二級綜合醫院9687家,一級綜合醫院11264家,康復專科醫院706家。2019年中國設有康復醫學科的三級綜合醫院比例為52.92%,二級為20.5%。
圖 |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康復醫療器械潛在市場空間(以終端價格口徑)
康復器械單價平均較低。評定和理療類設備單價相對較高,但一般單個設備價格很少超50萬,進口品牌單價顯著高于國產品牌。2020年,國內康復專科醫院設備數量中95%以上價格低于50萬元,100萬元以上設備數量約占2.5%。
我國康復醫療器械整體國產化率高,但高端康復醫療器械國產化率低。根據眾成醫械械企查統計的醫用康復器械數據,截止2021年12月20日,醫用康復器械有效產品共5,013款,其中國產有效產品占比超過九成。同時中低端產品單體價格不高,但體量規模較大,而高端康復設備仍以進口產品為主導。隨著國產替代政策的推出,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大,康復器械國產設備占有率將進一步提升。
4.產業鏈
康復醫療器械產業鏈較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部分。上游是材料、配件、軟件等供應商,中游是康復器械、康復教育設備、康復輔具器具廠商,下游是康復醫療機構、養老機構、教育機構、社會福利院等,終端則是需要接受康復治療的患者。
圖 | 康復醫療器械產業鏈
5.研發迭代及銷售服務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
市場對于康復醫療器械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且呈現多樣化,然而一項產品從研發到上市推廣至少需要2-3年,在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下,擁有優異研發迭代能力的企業更具備優勢。從銷售方面而言,康復醫療器械客戶較為分散且行業專業性較強,這要求企業具備緊貼行業需求的渠道營銷和服務能力以打通市場。
快速的產品研發迭代能力。康復醫療器械產品在研發、注冊審批、上市推廣過程中,需要較高經濟投入與時間成本。實際操作中因涉及各類技術資料的準備工作,一類、二類醫療器械平均審批時間為1-2年,且注冊需要經歷臨床試驗技術審評(40天)和產品注冊技術審評(60-90天)兩個環節,一般新產品從研發到銷售,至少需要2-3年。
渠道拓展及服務能力。康復醫療器械行業具有市場區域廣、專業性強、客戶分散等特點,在經銷模式下,企業需要建立穩定且龐大的經銷商體系以覆蓋更多市場區域。同時,經銷商除具備一定資金實力和營銷能力外,還需具備專業化服務能力,協助醫務工作者解決產品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發掘新的市場需求。
6.康復醫療器械行業集中度低
康復醫療器械行業呈現“大市場、小企業”產業布局。器械種類繁多,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行業集中度低,中低端產品單體價格不高,但體量需求旺盛,高端康復設備仍依賴進口。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臺統計,截至2020年底,國內康復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達到4819家,而行業內上市企業較少。從細分領域來看,電刺激類、磁刺激類、電生理類和康復機器人是近年來增速較快的領域。
7.銷售模式
康復醫療器械銷售模式分為直接銷售和間接銷售。
直銷模式下,企業銷售網絡范圍一般較廣,由銷售人員直接對接終端客戶,進行產品銷售和提供配套解決方案。公立機構會通過招投標等方式進行采購,而民營機構則按照成本利潤加成來定價。企業直銷康復醫療器械時,會采用一般銷售結算和分期銷售回款結算,可根據采購需求與發行人簽署分期付款合同。
經銷模式下,企業通常與代理商或一般間接客戶進行長期合作,代理商開發終端機構業務后,貨物直接發往終端機構,由終端機構驗收。經銷一般采取發行人報價方式,且大多采用先款后貨模式。
8.發展趨勢
隨著深度學習、語音交互、計算機視覺、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及融合,未來將實現康復醫療器械之間、器械與醫生、患者之間的信息互通,進一步促進對患者全康復周期的管理與優化。同時,對器械設備及安全性的智能化管控也能夠實現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從而提高醫療機構設備管理效率。另外,基于目前我國康復醫療相關人才及服務短缺、人口老齡化、國民收入日漸增長的實際情況,消費級的小型康復醫療器械產品會逐漸走進千家萬戶,用于慢病疼痛治療、日常護理等方面,使患者在預防、保健、治療、訓練等環節中更方便快捷,補足患者康復訓練中家庭康復這一重要環節,同在醫院及專業機構中使用到的大型康復醫療器械起到互相補充及銜接作用。
圖 | 康復醫療器械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結語:中國是康復需求最大國家,共計4.6億人次,高于印度、美國等國家。近年來,盡管康復理念向患者端滲透,但由于患者康復治療意識弱、支付能力有限,以及資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康復醫療滲透率仍處于低位。
康復醫療行業在我國發展歷程尚短,公立康復醫療資源仍在補充階段,給社會資本介入預留較大空間。預測康復器械與康復服務在可預見的若干年內將保持15-2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老年、產后及兒童康復或將成為增速最快的細分賽道。
后續文章將從行業規模格局、行業發展趨勢等方面繼續深入分析康復醫療行業。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內容部分信息來源網絡,本平臺不對文章信息或資料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及完整性承擔責任。文章僅供閱讀參考,不作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