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研究|源起基金持續加碼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健康等賽
源起觀點
2022年,我國國民經濟頂住各種壓力持續發展,股權投資市場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全年新募集基金總數超7,000支,募資規模維持在2萬億元人民幣以上。
與此同時,國家政策對社保基金、險資等長期資本入市的鼓勵力度不減,國有資本和產業資本的股權投資參與度逐步加深,募資市場的內部資金結構出現細微轉變。
在一系列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支持下,2023年國家將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源起基金也將持續加碼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健康等賽道。
創投市場政策“鼓勵與監管”兩手抓
創業投資是實現技術、資本、人才、管理等創新要素與創業企業有效結合的投融資方式,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資本力量,是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助推器,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和穩增長、擴就業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國家層面出臺多項政策扶持培育機構投資者,鼓勵險資等參與股權投資,發揮其長期穩定資金優勢,增加市場的長期資金供給。
2021年,《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中國銀保監會關于修改保險資金運用領域部分規范性文件的通知》等政策密集發布,明確提出鼓勵保險資金、商業銀行等具有投資功能的子公司、信托公司等依法依規進行股權投資,并對出資限制做出適當放寬,為長期資本的有序入市夯實基礎。
積極鼓勵長期資本參與股權投資的同時,我國對私募基金行業的監管力度也在逐漸加大。2022年11月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不良記錄名單的通報》,12月AMAC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征求意見稿),加強行業監控整頓力度、落實扶優限劣,保證行業的規范化運作。
2022年,對長期資本一系列“松綁”政策的接續政策、指引法規等文件也相繼迎來落地,明確了中長期發展規劃、監管強化等內容以保證各類資金的規范、有效運用,是2021年多項扶持政策的有效補充和細化,我國對長期資本合規參與股權投資的引導體系正逐步完善。
與此同時,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啟動、證監會提出研究擴大私募基金份額轉讓試點范圍,均有效疏導了私募基金退出壓力,滿足各類LP的差異化退出需求,推動資金良性循環形成,促進長期資本等各類LP的出資活力釋放。
與政府機構聯合出資逐漸成為趨勢
據有關機構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人民幣基金募資總規模超1.9萬億元,同比小幅提升0.4%,其中已披露的LP認繳規模合計超1.5萬億元,出資次數超5.6萬筆。
從出資次數和金額來看,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臺、非上市公司、富有家族及個人均為2022年活躍度最高的三大類LP,其中,富有家族及個人參與認繳出資次數累計超4.2萬筆,但平均出資規模較小,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臺的出資金額則顯著領先。
一是國有資本的股權投資參與度逐漸提升,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臺、政府引導基金等LP有效發揮其“大資金、穩資金”優勢,成為市場的重要支撐力量。據統計,2022年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臺已披露的認繳出資金額超4,200.00億元人民幣,同比提升7.2%,占比由2021年的21.8%提升至26.9%。政府引導基金在2022年保持穩定的出資節奏,認繳出資超千億,占比達7.1%。
二是產業資本加速入局,通過出資與其主業相關的特定產業基金,實現平行或垂直領域的整合協同。據統計,2022年上市公司的披露出資金額近1,600.00億元人民幣,非上市公司參與出資次數超5,500筆,出資金額約3,000.00億元人民幣,兩者合計出資金額的占比已接近市場三成。
三是在政策利好、投資機構業務發展需求等因素驅動下,長期資本的活力逐步釋放。據統計,2022年險資LP披露的出資金額約達1,000.00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16.7%,占比相較2021年提升了1.7個百分點
源起基金關注到,我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募人民幣基金的主要出資方仍以國資背景LP為主。據統計,2022年具備國資背景的LP出資次數占比14.0%,認繳出資總規模占比達到73.2%,相較2021年上升了5.1個百分點,仍是人民幣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國資背景LP具有資金體量優勢,同時還肩負著聚焦國家戰略、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
近年來國有資本股權投資參與度逐漸提升,不僅提升了國有資本運行效率,還為具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尤其是處于關鍵行業、關鍵發展階段的企業及時提供資金支持,有效促進關鍵核心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助推我國“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和戰略目標的實現。#機構投資##一級市場##創投#
結語:
2023年,源起基金將持續加碼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醫療健康等核心賽道,在所聚焦的細分行業中,尋找具備一定業務規模及市場地位、擁有核心技術壁壘、能夠保持較高增長、估值合理的企業。以更加順暢“投資-增值-回報”的資金閉環,助力中小企業發展,貢獻社會價值。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內容部分信息來源網絡,本平臺不對文章信息或資料真實性、有效性、準確性及完整性承擔責任。文章僅供閱讀參考,不作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