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私募基金迎來發展機遇
2021-02-04 16:36:04
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的大背景下,全球私募股權募資投資活動出現放緩趨勢。不過,疫情也帶來了新的投資機遇,加速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電商普及率持續上升,生物醫藥企業獲得了發展機遇。
隨著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金融對高科技企業的支持不斷提升,私募股權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國家對于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政策支持持續加碼,放寬險資投資范圍,給創投行業注入源頭活水。在退出方面,注冊制拓寬退出渠道的作用初步顯現,通過企業上市退出的創投機構數量增多;同時,今年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發展速度加快,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的設立數量持續增長,退出渠道進一步拓寬。

2020年末私募基金存續規模達15.97萬億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近日發布了2020年12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產品備案月報。月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在中基協存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561家,較11月減少50家;存續私募基金96852只,較11月增加2113只;管理基金規模15.97萬億元,較11月增加653.97億元,環比增長0.41%。
按基金類型看,截至2020年12月末,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54355只,存續規模3.77萬億元,環比增加0.62%;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29403只,存續規模9.46萬億元,環比增長0.33%;存續創業投資基金10399只,存續規模1.60萬億元,環比增長1.69%。
私募基金備案數量迎來井噴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截至1月23日,年內一共新增備案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近2000只。尤其在1月22日當天,新增備案私募產品達166只,出現罕見的歷史高位。
產品備案數量激增
相比去年同期不足1000家的數量,今年1月的私募基金產品備案態勢堪稱“井噴”。2021年開年以來基金發行延續去年的熱度,公募基金跨年開啟“售罄潮”,私募也是忙著備案發新產品。據悉,1月中旬共有606只私募產品完成備案登記。
私募基金緊鑼密鼓發行新產品,可見基金產品在當前的受歡迎程度,這離不開私募在過去一年里創下的業績。據數據顯示,百億私募去年獲得業績大豐收,旗下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達48.81%,高于股市大盤表現。
2021年看準結構性機會
對于2021年的市場,多家頭部私募機構都將部分產品繼續維持高倉位運作。但是,2021年的投資難度將明顯提升成為私募界不少機構的共識。2021年投資者將面臨一個較為有利的宏觀和貨幣環境,但世界經濟的復蘇將有利于上市公司業績增長。
同時,由于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的大調整已經開啟,中國居民龐大的儲蓄資產和房地產資產將更多的往基金去配置。
強監管時代更利于發展
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進一步重申和強化了私募基金行業執業的底線行為規范,形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等主體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
在強監管的時代,影子銀行再難大行其道,資管通道業務將被遏制,“高收益、零風險”的剛兌產品競爭力不復存在,專業化的私募證券基金正逐漸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為高凈值客戶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資管方案。在這樣的時代,私募基金決策靈活、主動管理能力強、產品策略多元化等優勢都會相對顯現,因此,私募基金進一步被市場所認可,將在未來資產管理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隨著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金融對高科技企業的支持不斷提升,私募股權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國家對于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政策支持持續加碼,放寬險資投資范圍,給創投行業注入源頭活水。在退出方面,注冊制拓寬退出渠道的作用初步顯現,通過企業上市退出的創投機構數量增多;同時,今年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發展速度加快,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的設立數量持續增長,退出渠道進一步拓寬。

2020年末私募基金存續規模達15.97萬億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近日發布了2020年12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及產品備案月報。月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在中基協存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561家,較11月減少50家;存續私募基金96852只,較11月增加2113只;管理基金規模15.97萬億元,較11月增加653.97億元,環比增長0.41%。
按基金類型看,截至2020年12月末,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54355只,存續規模3.77萬億元,環比增加0.62%;存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29403只,存續規模9.46萬億元,環比增長0.33%;存續創業投資基金10399只,存續規模1.60萬億元,環比增長1.69%。
私募基金備案數量迎來井噴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截至1月23日,年內一共新增備案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產品近2000只。尤其在1月22日當天,新增備案私募產品達166只,出現罕見的歷史高位。
產品備案數量激增
相比去年同期不足1000家的數量,今年1月的私募基金產品備案態勢堪稱“井噴”。2021年開年以來基金發行延續去年的熱度,公募基金跨年開啟“售罄潮”,私募也是忙著備案發新產品。據悉,1月中旬共有606只私募產品完成備案登記。
私募基金緊鑼密鼓發行新產品,可見基金產品在當前的受歡迎程度,這離不開私募在過去一年里創下的業績。據數據顯示,百億私募去年獲得業績大豐收,旗下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達48.81%,高于股市大盤表現。
2021年看準結構性機會
對于2021年的市場,多家頭部私募機構都將部分產品繼續維持高倉位運作。但是,2021年的投資難度將明顯提升成為私募界不少機構的共識。2021年投資者將面臨一個較為有利的宏觀和貨幣環境,但世界經濟的復蘇將有利于上市公司業績增長。
同時,由于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的大調整已經開啟,中國居民龐大的儲蓄資產和房地產資產將更多的往基金去配置。
強監管時代更利于發展
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進一步重申和強化了私募基金行業執業的底線行為規范,形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等主體的“十不得”禁止性要求。
在強監管的時代,影子銀行再難大行其道,資管通道業務將被遏制,“高收益、零風險”的剛兌產品競爭力不復存在,專業化的私募證券基金正逐漸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為高凈值客戶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資管方案。在這樣的時代,私募基金決策靈活、主動管理能力強、產品策略多元化等優勢都會相對顯現,因此,私募基金進一步被市場所認可,將在未來資產管理領域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