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領域之無人機行業研究(五)
近些年各國在無人機領域的應用技術已經趨于成熟,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方面從市場規模來看,2020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人民幣。
另一方面從產業鏈看,無人機的發展對其上游的材料、動力系統、載荷系統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均有著較強的帶動作用,且從發展方向上看,人工智能將在無人機的發展趨勢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無人機用途一軍用無人機基本情況
軍用無人機作戰功能頗多,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多,是現代及未來戰爭中的主要裝備。現代化戰爭形態對無人化、遠程化、精準化、大威懾、高性價比的作戰需求日益凸顯。從具體作戰用途上看,無人機被廣泛用于對地攻擊、電子干擾、誘餌欺騙、偵察監視、空中預警、目標指示、火力評估、通信中繼、空中格斗和反導攔截等方面。從軍事報道上看,軍用無人機在戰爭中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要裝備。與載人戰斗機相比,軍用無人機造價便宜、起降靈活、尺寸小、隱身性能強、安全性能高、有效減少場地的束縛,同時也可避免駕駛員的傷亡,直接損失相較于載人飛機要小很多,且能夠在核輻射強、生化危害性大的地方工作,也能夠攜帶多枚導彈飛行。
根據The Military Balance 2016 統計,美軍共有各型無人機1006架(不包括微型無人機)。從尺度上看,重型和中型占比分別達到56%和31%,輕型占比為13%;從功能上看,ISR(情報、監視、偵察)無人機最多,占比達到75%;其次是CISR(打擊、情報、監視、偵察),占比達到22%;最后為運輸型,占比為3%。
無人機用途一產業鏈情況
無人機產業鏈上游為無人機設計研發及關鍵原材料的生產,其中關鍵原材料有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兩大類,包括鈦合金、鋁合金、陶瓷基等特殊材料。
中游無人機整機制造包括飛行系統、地面系統、任務載荷系統三個方面,是無人機制造的核心部分,飛行系統包含動力系統、導航系統、飛控系統、通信系統和機體制造等,是無人機完成起飛、空中飛行、執行任務和返廠回收等整個飛行過程的核心系統。
無人機產業鏈下游是無人機的應用場景,無人機可應用于軍用偵查、軍用攻擊、電子對抗、靶機等。
無人機用途一市場概況
根據Visiongain公司發布的《Militar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 Market Report 2016-2026》(軍用無人機市場報告2016-2026)以及Market Forecast發布的《GlobalMilitary UAV Market Forecast to 2022 》(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預測2022),2016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約為74.47億美元,到 2026年將會增長至13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44%。
根據美智庫數據,2008年至2017年中國出口88架軍用無人機,相比之下美國和以色列分別出口351架和186架,我國軍用無人機出口還有提升空間。根據TealGroup,預計到2024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115億美元。預測到2024年左右我國軍用無人機產銷量有望達到全球無人機市場25%左右的份額,我國無人機規模預計將達到170億元人民幣,未來十年預計我國軍用無人機產值合計或超 1100 億元人民幣。
無人機用途一相關政策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2027年建軍百年奮斗目標,《建議》明確指出: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聚力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原始創新,加速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發展,加速武器裝備升級換代和智能化武器裝備發展,加快機械化信息智 能化融合發展 。“加快、加速”預示著備戰能力即裝備放量建設的迫切性,并且從機械化信息的 “兩化 ”發展要求,首次增加了智能化。這預示著未來7年我國國防裝備將進入批量建設時期,朝世界一流軍隊國防裝備邁進,“十四五”期間也將成為軍備采購的關鍵期,屬于中國軍隊的大列裝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無人機用途一投資邏輯
1)軍用無人機在戰爭中的應用場景擴大,其在裝備結構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
隨著無人機在戰爭中的作用在逐步放大,在裝備中的結構比重也有望進一步提升。回顧美國軍隊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美軍裝備中無人機比重在有規劃性的提升,對比我軍發展同樣具有較強的參考性。
未來軍用無人機發展主要沿著“靶機—ISR—察打一體化—無人作戰飛機—空天一體化”的軌跡發展,我國軍用無人機未來發展路徑仍然較長,空間仍然較大。主要會有以下四個發展趨勢:①從低空偵察向高空長航時發展;②從單一偵察向察打一體、無人作戰飛機發展;③戰飛機從對地攻擊向制空型無人戰斗機發展;④從低空低速向高空高速、臨近空間高超聲速發展。這些發展將大大促進精確打擊、無人化作戰,乃至陸海空天電“五維”的一體化作戰。
2)軍用無人機屬于消耗品,戰略儲備與消耗量都很大
無人機作為“消耗”品,具有“易耗”屬性。由于無人機損毀不會帶來人員傷亡,且直接損失相較于有人駕駛飛機要小很多;此外,現代戰爭導彈等防空武器的性能越來越先進,大大增大了軍用無人機被擊落的風險。所以無人機作為“作戰工具”是一種典型的消耗品。近年來,在戰場上無人機被擊落或損毀的報道不斷。
我們認為當前全球正處于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區域局勢仍不明朗,局部戰爭中對無人機的運用和損耗將持續增加,我們判斷作為戰爭中的“易耗品”,軍用無人機在未來戰爭中的需求量將大大增加,因此相應地,軍用無人機的戰略儲備量也會大幅增長。
3)我國軍用無人機在國內列裝、全球軍貿兩大領域市場前景可期
國內無人機市場大有可為,我們從國內軍用、國際軍貿兩個維度分析:
- 國內列裝,軍用無人機或在“十四五”期間迎來巨大機遇期。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建設國際一流軍隊的目標,建設一流軍隊需要一流武器裝備支撐,無人機以其作戰使用靈活、使用成本較低、避免人員傷亡等優點,在現代戰爭中制勝作用愈發凸顯。我國正在積極開展無人機作戰使用相關研究,多型號先進無人機相繼定型落地,未來我軍將會加大無人機采購和裝備數量,國內市場將迎來大的機遇期。21世紀以來,我國空軍裝備展現全新面貌,主力作戰機型加速迭代,但據全球無人機網數據,當前我國無人機應用水平落后美國近20年,先進機型距美國技術方面仍有差距,所以我國無人機在軍民應用領域的缺口仍十分巨大。我們預計,隨著我國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推進,以及新式無人機技術的提升,我國無人機訂單將加速落地。
- 全球軍貿,軍用無人機是出口的重要方向。隨著彩虹系列、翼龍、翔龍無人機的研發成功,我國無人機技術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部分企業如航天彩虹已實現批量出口。根據美智庫IISS數據,2008年至2017年中國出口88架軍用無人機,相比之下美國和以色列分別出口351架和186架,我國軍用無人機出口還有提升空間。根據TealGroup,預計到2024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115億美元。我們預測到2024年左右我國軍用無人機產銷量有望達到全球無人機市場25%左右的份額,我國無人機規模預計將達到170億元人民幣,未來十年預計我國軍用無人機產值合計或超11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