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對抗行業系列研究(二)
在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型的過程中,信息優勢已逐漸成為奪取軍事勝利的先決條件,圍繞信息和信息系統所展開的電子斗爭將成為敵我雙方斗爭的焦點。
電子對抗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通過對電磁頻譜的使用與控制權的斗爭從敵方截奪信息,使敵方雷達探測系統迷失、通信中斷、導航定位錯誤、精確制導武器失控、計算機網絡癱瘓、指揮控制失靈,大大降低或削弱敵方軍事系統的作戰效能,同時保障我方信息和信息系統安全,從而掌握戰場信息優勢,進而轉化為決策優勢,最終達到奪取全譜軍事行動的主動權的目的。
電子對抗手段不僅可以用于進攻作戰,而且還可以用于防御作戰;既可以成系統地用于一個作戰任務,又可以融入軍艦、飛機、戰車等武器平臺的裝備之中,輔助完成武器平臺的作戰任務。
電子對抗行業概述
電子對抗的作用對象
電子對抗對象是在電磁頻譜域為獲取、傳輸和利用信息的電子設備和系統,包括各類偵察監視傳感器、通信系統、指揮控制中心、信息化武器系統和各種信息化保障系統等,涉及雷達、通信、導航、精確制導、遙測遙控、敵我識別、無線電引信等。通常電子對抗的作用對象也成為電子對抗威脅。針對不同作戰對象的電子對抗技術既有共通性,也有各自的技術特征,因此也常常根據對抗對象核技術特征將電子對抗分為雷達對抗、通信對抗、光電對抗、導航對抗、引信對抗、敵我識別對抗和空間電子對抗等。
電子對抗行業相關政策
所處行業為軍工電子信息行業,本行業主要從事軍事電子信息系統與裝備及電子元器件的研制與生產,其產品主要包括各種情報偵察、監視、通信、導航、指揮、控制、電子戰、 網絡戰和新概念電子武器等系統裝備,以及嵌入武器平臺的為武器裝備配套的電子信息系統、裝備和電子元器件。
隨著信息化作戰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電子對抗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隨著軍民融合政策的不斷推進,具備創新研發能力和產品的民營企業不斷進入電子對抗裝備領域。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以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2015年5月國務院《中國的軍事戰略》根據戰爭形態演變和國家安全形勢,將軍事斗爭準備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上;著眼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發展先進武器裝備,構建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裝備體系;貫徹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方針,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
2015年9月,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加快國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推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轉化。大力提高國防裝備質量可靠性,增強國防裝備實戰能力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使經濟建設為國防建設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國防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更加堅強的安全保障。
2016年11月,中央軍委《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暫行規定》強調要依據敵情、我情、戰場環境開展訓練,保證聯合訓練落實,持續推進戰法創新,規范戰役戰術訓練程序,抓好指揮員訓練,落實主官任教、按級任教,改進實兵檢驗性演習,加大訓練難度強度。
2017年12月,中央軍委后勤部 《“十三五”期間推進軍隊采購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意見》 按照“需求牽引、項目示范,資源統籌、融合共享,創新引領、互促共進”思路,將軍隊采購納入軍事后勤軍民融合發展全局謀劃展開,積極推進采購制度機制、資源保障、平臺建設、力量使用等統籌融合,謀劃開創新時代軍隊采購軍民融合發展新格局。
2018年10月,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關于加強軍民融合發展法治建設的意見》強化責任擔當,狠抓貫徹落實,提高法制化水平,深化體制改革,推動科技協同創新,加快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電子戰裝備的發展趨勢
大力發展多功能集成電子對抗裝備
現代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隨著戰場電磁環境的日益復雜。以往彼此分立、功能單一的電子對抗裝備已無法滿足作戰的需求。干擾平臺將把雷達干擾、通信干擾和光電干擾集成在一起,從而實現一個平臺便可完成對敵方雷達、通信和光電等軍用電子裝備的干擾;偵察平臺將把各種傳感器集成在一起。
如美國陸軍的情報電子戰通用傳感器把通信情報與電子情報偵察模塊集成在了一起。
為適應體系戰的要求,世界各國紛紛發展平臺綜合電子戰系統,把雷達對抗、通信對抗、光電對抗及其他軍用電子裝備的對抗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陸、海、空、天一體化,遠、中、近和高、中、低空相結合,軟殺傷和硬摧毀相結合的區域綜合電子戰系統。
典型的系統如英國研制的多平臺綜合電子戰系統(EWCS),其實質上是一個電子戰作戰指揮系統,能根據偵察衛星、偵察機、地面偵察站獲取的目標信號,在數據庫支援下,對威脅目標進行分析、識別、顯示與評估,并向有源或無源軟殺傷裝備和硬摧毀武器下達作戰命令。
加快發展一次性使用的電子對抗裝備
在隱身對抗環境中,為了避免暴露平臺本身,除了盡可能應用小功率雷達干擾機外,還要注重于采用平臺外一次性使用有源雷達誘餌,以對抗導彈的末制導系統。平臺外自衛干擾與平臺內的自衛雷達干擾機相結合,既可降低對平臺內雷達干擾機的要求,簡化干擾機的結構,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平臺的隱身能力和對抗特殊威脅雷達(單脈沖雷達)的自衛能力。
全面發展無人機電子對抗平臺
由于無人機在戰場上的諸多優勢,其軍事價值已為各國軍方認可,發展勢頭日趨強勁。無人機已逐步從最初的偵察型發展為電子干擾型、反輻射攻擊型以及集成多種電子對抗功能于一身的多用途電子戰無人機。
發展空間電子對抗裝備
空間已成為現代高技術戰爭的一個新的制高點。空間優勢的爭奪將圍繞利用空間和控制空間兩條主線展開。為了獲得制天權,許多國家都在研制反衛星武器,其中美國的“衛星通信干擾系統”已試驗成功,并正在加緊研制動能反衛星武器和定向能反衛星武器。空間將逐步成為一個新的重要戰場。
加強新概念武器的研究
從目前發展情況看,正在研制以及還在不斷完善發展的電子對抗新概念武器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型。
1,高能激光武器: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毀傷目標的一種新型武器,它具有以光速攻擊、反應快、射擊精確、隱蔽性好、自動化程度高的優點。目前,高能激光武器仍處于研制發展階段。
2,高功率微波武器:高功率微波指頻率范圍在1-30 GHz內,發射功率在吉瓦量級以上的微波輻射。高功率微波武器是通過發射高能微波束來毀傷敵方電子設備,并燒毀武器結構和殺傷作戰人員的一類新機理武器系統。到目前為止,各國對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研制逐步成熟,其主要研制領域是高功率微波定向發射系統和中功率“超級干擾機”。俄羅斯和美國已經研制出了高功率微波發射系統的相關裝置,超級干擾機正處于實驗室研制階段。可以預見,高功率微波武器將成為一種集軟硬殺傷和多種作戰功能于一身的新型電子對抗武器。